随着世界气候变暖,全球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受到广大社会的认可,水力发电被视为清洁可再生的可靠能源,水电站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多的支持。
水电站由水力系统、机械系统和电能产生装置等组成,是实现水能到电能转换的水利枢纽工程,电能生产的可持续性要求水电站水能的利用具有不间断性。通过水电站水库系统的建设,人为地调节和改变水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实现对水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截至2024年6月底,水电发电装机容量为4.2715亿千瓦,累计增长2.20%。6月当月新增总装机3712万千瓦时,其中水电同比增加52.0%。2024年6月,水电发电量为143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1%,水电占比达18.7%;1-6月,水电发电量为5525.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1%,水电发电量占比12.5%。
新型电力系统中,非化石能源将逐步转变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核、水、风、光、储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发展。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稳定、清洁高效、运行灵活的特点,高度契合国家能源战略。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959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其中,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形成总库容919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大型水电站,沿长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构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6座梯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同时,梯级水库协同配合,航运保畅、水资源保障、生态保护等效益综合释放。
抽水蓄能作为一种能源储存方式,能够实现水能源的储存和外放,是当前保障水能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装机容量达5094万千瓦,居世界首位。《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预计,2024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投产规模在600万千瓦左右。到今年底,我国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达5700万千瓦。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小型水电站将在偏远地区、农村以及城市微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小型水电站可以为当地提供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内,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特别是太阳能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为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亟需规划建设相应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支撑。这一举措旨在促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互补协调,实现能源系统的平衡发展。展望未来,我国能源体系预计将朝着更加清洁、更加安全的方向稳步迈进,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环保又经济的能源结构。
在全球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水电站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新建水电站项目将严格遵守环保标准,采取生态友好型建设方案,减少对河流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电站行业未来市场面临的挑战
建设成本高与周期长
水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这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环保与生态问题
水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对河流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水力发电行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挑战
尽管水力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面对新型水力发电技术如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研发和应用,仍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