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研究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类新职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9日,国新办就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有关举措举行发布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表示,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重点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会同民政部研究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类的新职业,研究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二是会同民政部,在摸清养老领域用工需求、岗位缺工情况的基础上,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力求培养更多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促进养老服务人才梯次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中国人口的21.1%,这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而发展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国家战略的关键性制度安排,也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支柱和民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财政支持相关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养老金融,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
《意见》明确,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 40.4 万个, 养老床位合计 823.0 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 4.1 万个,比上年增长 0.5%,床位 517.2 万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36.3 万个,床位 305.8 万张。
人才短缺,留人用人难
现下,养老服务日趋多元,人才需求更加旺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业。根据2019年至2022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在中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呈递增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整体养老护理需求不断增长,需要大量养老护理员、居家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等适老化改造服务型专业人才。
调研发现,目前,适老化改造服务型专业人才队伍呈“三低三高”特征,即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平均年龄高,致使行业留人用人难,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大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适老化改造专业人员培养的衔接还有待加强。
2024年1月,中国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强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
据媒体对相关政策文件梳理后,发现相关人才政策多是关于薪酬、补贴、落户等实实在在的红利。比如,北京为取得相关资格或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提供岗位奖励津贴;山西对相关从业者给予3万元到6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山东、江苏等地推出发放补贴、纳入落户范围等优惠政策。
想要了解更多养老服务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国际、国内养老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关联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状况、优势企业发展状况、消费现状以及行业营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总结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