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下游养殖业的持续繁荣,中国饲料工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饲料原料包括粮食原粮,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等十三个品种。
数据显示,从2013至2022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持续攀升,至2020年已突破25000万吨大关。到了2022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更是创下了新纪录,达到3022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023年1月至4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已达到9636万吨,预计全年工业饲料产量将达到1亿吨,同比增长率维持在3%左右。
玉米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价格有所上调。这主要受到国内售粮进度加快、基层卖压预期减弱以及中储粮增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据调研统计,2024/25年新玉米产量预计下降,若全球玉米供应紧张局面持续,饲料企业获取玉米难度增加。玉米是饲料生产的重要原料,特别是猪、鸡、牛、羊等饲料中的优质能量饲料。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和增长,猪饲料对玉米的需求将增加。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豆粕价格受巴西大豆丰产预期、多头获利平仓以及南美大豆增产预期等因素的影响,CBOT大豆期货市场温和下跌,国内豆粕市场也呈现出震荡回落的趋势。国内豆粕的供应受到南美大豆产量的影响,若南美大豆增产,将缓解国内豆粕供应压力。随着饲料配方中豆粕占比的下调,豆粕的饲料需求将有所减少,但仍保持相对稳定。
DDGS(干酒糟及其可溶性残留物)价格保持稳定,受益于酒精企业的积极出货以及原料价格的上涨。随着玉米深加工企业开机率的提高,DDGS供应量可能适度下滑,但整体需求并未显著增长,市场成交情况依旧平静。其他原料里小麦价格稳中有升,主要受政策支持与春节临近备货需求的双重推动。油脂节前备货接近尾声后,整体呈现调整态势。乳清粉和赖氨酸市场供应持续偏紧,价格向上调升的趋势明显。
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受全球市场供需、气候变化、政策等因素影响,仍将存在一定波动,进而影响饲料生产成本。政策将推动饲料企业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国际化发展的加速,饲料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缓慢温和增长,人们对肉类、奶制品、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将为饲料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全面推广低蛋白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研发应用动物净能体系与氨基酸平衡模式,以满足动物动态营养需求。
为应对蛋白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企业将加大对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力度,如挖掘地源性特色饲料资源、推广发酵饲料等。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量中小规模饲料厂面临淘汰,拥有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的龙头企业则有望实现逆势扩张。“饲料-养殖-加工”一体化养殖模式将被更多企业采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饲料原料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