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5G、AI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手术机器人的交互能力、感知能力将全面提升,小型化、柔性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这将推动手术机器人在更广泛的医疗领域得到应用。随着全球老年人口的增多和薪资水平的提高,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愈加强烈。同时,医疗机器人作为医疗技术与现代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医疗领域的明珠”,所需零部件众多,且涉及学科范围广,制造门槛非常高,是外科手术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工具载体。手术机器人是集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医疗器械,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以微创的手术形式,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完成术中定位、切断、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按照手术目标脏器类型,手术机器人可分为硬组织机器人和软组织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现已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在如今医疗资源不充分的背景下,手术机器人被寄予厚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直站在聚光灯下,验证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手术机器人在政策、资本等推动下快速发展,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更是一骑绝尘。
据统计,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15.2亿元,同比增长14.9%。预计到2025年全球医疗机器人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00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占据重要份额。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术机器人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为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5.1%。欧盟为第二大市场,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1.4%。
尽管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增长迅速。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8.53亿元增至2021年的5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7%。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总值将达到249.91亿元。其中,2023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含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108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74%。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直觉外科手术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此外,还有史赛克、美敦力等国际知名医疗机器人企业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市场,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威高骨科等企业占据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相对分散。
从品牌方的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按品牌方披露的中标金额统计,2022年新天智航、华科精准、美敦力、键嘉医疗、博医来为行业前五名参与者,市场份额分别占比26.04%、16.67%、13.70%、12.46%、8.39%,合计占比77.26%,市场集中度较高。
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高端医疗器械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旨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应用和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政策为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手术机器人面临前期研发投入高、获批上市销售流程时间长等问题,导致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较高。手术机器人的应用需要专业医生的培训和配合,存在人才缺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为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兴起为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会。综上所述,手术机器人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增长潜力。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手术机器人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