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完成发行300亿元“永续债”
2025年07月28日 | 浏览量:7204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前发布公告,该行于2023年6月3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该行发行不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资本工具的议案。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中国银行于2025年7月22日在全国间债券市场发行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简称“本期债券”),并于2025年7月24日发行完毕。
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前5年票面利率为1.97%,每5年调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个付息日附发行人赎回权。本期债券募集的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补充中国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空间缩窄的情况下,发行包括“永续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内的“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可以通过外源性渠道丰富资本金来源,提升经营的稳健性。未来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二永债”、增资扩股、定向增发等方式补充资本。近年来,部分银行盈利能力承压导致内源性资本补充空间受限,从而转向发债这一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发债“补血”。5月26日,中国银行曾发行完毕500亿元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此前,、分别于5月13日、5月19日各自完成发行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除国有大行外,、、等股份制银行也于近期密集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商业银行发行“二永债”,能够有效提升资本金规模,增强银行造血能力。无论对于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与其他资本补充方式相比,发行“二永债”可行性均较高。一方面,上市银行股价大多处于破净状态,不具备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资本补充的基础,较难获得投资者认可,发行可转债则面临转股阶段的不确定性,难以实现资本金的即时注入;另一方面,非上市银行大多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相对较少,更需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进行资本补充。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来源:资讯纵横网
本文地址:https://www.mgisk.com/post/32222.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 •响应国家政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元证券成功发行深交所第4单证券公司科创债
- •财政部公布四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红盘震荡
- •百亿级债券ETF持续扩容
- •东亚联丰:亚洲高收益债券配置价值或进一步凸显
- •债市日报:7月29日
- •债市早参3月3日| 央行等五部门座谈会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前两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同比大涨97%
- •IPO参考:西安银行副行长坠楼身亡?人本股份沪市主板IPO终止
- •沪市债券新语 | 华电清洁能源REIT登陆上交所 首单央企气电项目引领绿色金融创新
- •【财经分析】债券通八周年:超三十倍日均成交“搭配”工具升级 为多层次债券市场注入活力
- •浦发转债转股僵局现转机 资本补充压力有望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