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感知无处不在,气象服务无处不在。智慧气象是指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与天气气候有关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等之间的连接。智慧气象能够让城市更“聪明”,通过将气象数据和城市运行、公众活动等诸多数据融合,为城市决策者提供智慧的方案,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气象资源正日益成为趋利避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置生产要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社会各界对精准、高效的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农业、交通、能源、环保等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推动了智慧气象市场的快速发展。
上游:气象观探测装备产业,包括空基、天基和地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这些装备为气象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基础保障。
中游:气象工程技术产业,主要以软件或应用气象工程手段为用户提供工程性、技术性的气象工程施工或服务。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
下游:气象信息服务产业,面向行业(如能源、金融、旅游等)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服务以及气象科学技术普及等。这些服务将气象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了气象服务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智慧气象行业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为智慧气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这些政策鼓励气象科技创新,推动气象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深远影响日益显著,我国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且日益多元化的趋势。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从基础天气信息的简单提供,向更加精细、高度定制化的气象服务方案的跨越,还深刻揭示了气象数据在商业领域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与潜力。现今,气象服务已不仅仅是天气信息的传递,而是成为了支撑各行各业决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灾害风险的重要力量,其商业化的进程正加速推进,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气象数据适用场景广、应用潜力大。例如,融合应急、水利基础数据,应用于数字防汛、数字减灾、数字城市等场景建设,多灾种、精细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持续提升。目前,我国气象服务已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单位用户数量近4万家且持续增长。
智慧气象行业未来前景展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气象科技生产力,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工智能算法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气象预报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进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智慧气象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气象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智慧气象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