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12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
《通知》明确,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
《通知》要求优化产品供给,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上,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通知》还增加了提前领取情形,除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外,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缴纳的资金由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封闭运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保险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断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已有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多种个人养老金产品。此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养老目标基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
养老金融简述
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金融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金融生态等多个部分。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养老金融的核心是养老财富储备及其投资。公共养老金(第一支柱)覆盖率高但趋于极限,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第二支柱发展快速,第三支柱方兴未艾,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催化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日渐丰富。
目前中国养老金融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养老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投资者金融素养有待提高、农村养老金融服务不足等。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金融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养老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政策推动:预计未来政策将继续支持养老金融的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面向养老企业的专属贷款产品,解决盈利能力不强、资产价值评估困难等问题。
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将不断创新和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养老财富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多元化投资:养老资金因其规模大、期限长,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养老金融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和储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养老金融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养老金融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