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年初出境游恢复以来,中国游客出境游快速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近9500万人次,同比增长52%,恢复到2019年的82%。出国旅游时,打车难是不少消费者常见的难题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滴滴开通试行“海外出行”功能
1月20日,滴滴出行App升级至7.0版本,开通试行“海外出行”功能,支持中文界面、线上支付和中文客服。即日起,滴滴海外出行首期试行服务覆盖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共建 “一带一路”国家的超80个旅游热门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出租车行业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而网约车凭借其灵活性和服务质量,迅速赢得了大量用户。特别是在大城市,网约车已成为许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
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以滴滴出行、美团打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为代表的几大平台主导的格局。这些头部平台在用户基础、车辆资源、司机数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根据滴滴在其官网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该季度滴滴实现收入539.49亿元,同比增长4.9%;经调整EBITA盈利17.4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8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约车平台的运营越来越智能化。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需求热点等信息,优化车辆调度和派单算法,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同时,一些平台还推出了智能客服、智能导航等功能,为用户和司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例如,T3出行与华为云合作,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司乘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自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网约车新政之后,行业发展渐趋规范。
近年来我国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稳定增长,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国共有36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1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39.9万本、车辆运输证316.8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4%、2.1%。;多地发布行业慎入预警,出台细则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合规化进程。与此同时,行业仍有增长空间,体现在订单量的持续增长、绿色出行与智慧出行带来的升级机遇。整体而言网约车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接近充分竞争,平台一超多强格局稳定。
面对日益内卷的国内市场,滴滴将目光早早地投向海外。早在2018年年初,滴滴国际业务就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目前,滴滴国际业务覆盖了拉美、亚太和非洲的14个国家。2021年7月,滴滴曾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
根据滴滴2024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滴滴国际业务平均每天完成1016万笔订单,约95%订单来自海外网约车业务,差不多是中国出行业务的三分之一,其余订单来自外卖和金融订单。
网约车企业出海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饱和、竞争加剧、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国际化战略需求等。
首先,国内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面临市场份额饱和和增长瓶颈。例如,滴滴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为了保持增长和防止被新兴竞争对手超越,出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此外,国内市场的监管政策和成本压力也迫使企业寻求海外市场。
其次,出海可以帮助网约车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和用户群体。例如,拉美市场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用户基数大,且当地政府对网约车服务的支持,使得这些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滴滴在拉美市场的成功案例也表明,通过海外扩张,企业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并实现规模化发展。
最后,国际化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海外市场的拓展,网约车企业可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全球化布局打下基础。例如,滴滴通过投资和收购海外出行企业,快速扩展其国际业务网络,形成了全球化的服务布局。
想要了解更多网约车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网约车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网约车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网约车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网约车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